A-A+

毕业论文数字和中文之间要空格吗

2023年05月03日 论文技巧 阅读 252 次浏览 次
摘要:

问:论文里数字与汉字间要加空格吗答:没加过空格,中英文字体不一样问:汉字和数字混排时汉字与数字之间是否要有空格?答:关键问题当然是好看不好看。数字本身长度有限,加上空格会使卜纤得间隙看起来很大。数字本身意义不明确,经常需要和后面的汉字连起来看。不加空格,不影响语义。加空格,影响美观,阅读时增加不必要的停顿,还型裂仿需要多打两次空格键。我赞成不加空格。至于规则简明,数字统一不加空格这个规则也很简明。 之所以我坚持要在混排中加空格,主要是我觉得两种文字的交界处应该是个尽量平滑的过渡,尽量满足双方文字的需求,并且让文本的节奏尽量平稳。  易读与否的事情,相比上面提到的这些语言和文字的特性,是后源悔生

问:论文里数字与汉字间要加空格吗

  • 答:没加过空格,中英文字体不一样
  • 问:汉字和数字混排时汉字与数字之间是否要有空格?

  • 答:关键问题当然是好看不好看。数字本身长度有限,加上空格会使卜纤得间隙看起来很大。数字本身意义不明确,经常需要和后面的汉字连起来看。
    不加空格,不影响语义。加空格,影响美观,阅读时增加不必要的停顿,还型裂仿需要多打两次空格键。我赞成不加空格。至于规则简明,数字统一不加空格这个规则也很简明。 之所以我坚持要在混排中加空格,主要是我觉得两种文字的交界处应该是个尽量平滑的过渡,尽量满足双方文字的需求,并且让文本的节奏尽量平稳。  易读与否的事情,相比上面提到的这些语言和文字的特性,是后源悔生的,而不是基础。 
  • 答:中文与西文混排时,不一定要有空格字符,但一定要有间距。
    使用专业排版软件时,交由软件处理间距问题(Adobe Creative Suite 把这个事归入「标点挤压」);纯文本写作时,插入半角空格碰嫌槐。具体在上面列出的那五种情况下合适加空格,何时不加,至今还没有什么共识。
    关注文字设计的朋友其实可以编写自己的 Manual of Style,最终或许能者闹在百家争鸣中诞生中文互联网的一份事实标准。中文正文及标题中出现的英文及数字应该使用半角方式输入,并且在左右各留一个半角空格。如果这些这些半角英文及数字的左边或者右边紧接着任何的中文全角括号或者其他标点符笑友号的话,则不需要加入半角空格。
  • 答:问题的关键不在旅运模于好看不好看。标点符号不是装饰,排版也并非单纯的「艺术」。悄胡
    特殊拆缓用途的小段文本(比如 logotype、比如海报标题)可以特地调校,但日常书写应该有清晰、简明的规则。所以,作为一个懒人,我的日常习惯是统一留空格(这样就和拉丁字母的规则一致了)。但我也建议在特定至今没有规范,只有习惯。  Adobe InDesign、Microsoft Word 等对中文与西文(这里用「西文」来泛指用空格分词的外文)混合排版支持较好的软件,都默认增大汉字和西文的间距。InDesign 的默认设置是 1/4 的全角空格宽度(遵从 JIS),也就是约等于一个半角空格。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专业排版软件的支持,只能手动控制。这种时候,比较在意文字设计(typography,又译「字体排印」)的团队或个人往往都在操作系统界面或网站中的汉字和西文之间插入一个半角空格。
    公司:苹果、微软、Google、Adobe……
    团队:Apple4us、Type is Beautiful、爱范儿……
    但这些确实是绝对的少数。大多数人都不/不喜欢/不愿意在汉字和西文之间加空格。毕竟加空格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加空格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见后面给出的在 public-html-ig-zh@ 进行的讨论)。
     总的来说,「空格派」的习惯就是在汉字和西文之间留一个半角空格。但因为在中西文关系上有一些让人不好决定的特例,他们使用空格的方式有一些变数。
  • 问:毕业论文文献格式要求

  • 答:毕业论文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 参考文献需空行衫要顶格书写。开始换行的时候,第二行必须有空格,汉语必须要两个汉字空格。
    2. 原则上,要有15条以上的参考文献。英语放在前面,中文放在后面。英语按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用姓氏的音序排列。
    3. 一级标题要加粗,其他的标题不要加粗。
    4. 外文文献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学,其他都是小写。
    5. 如果引用超过4行以上,就需要另起斗腔一行。
    6. 正文和正文的小标题之间不要留空行。段落之间也不要留空行。
    参考文献是被学术界认可并发表的文献资料,可以作为论文引用的文献被称为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不能随意篡改某些专业术语,这些基本上是有专利的,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文献的准确性。
    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
    (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
    (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
    (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老师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
    (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
    (5)大而不当,将整带烂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师订了一年《人民教育》,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2004年1—12期。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