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2023年05月20日 论文技巧 阅读 69 次浏览 次
摘要:

问:陶和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陶主要成分是黏陆燃土,烧成温度在800到1000度;瓷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早拿虚,颜色偏白,烧成温度最敏羡低是1200度;2.陶的声音较闷,回音较短,不透光;瓷的声音清脆洪亮,回音较长,透光性强。答:陶瓷虽并称 但“陶历谨”和“瓷”漏芦却是大返烂带不同问:陶与瓷的区别答:说到陶与瓷,大家是不是觉得都是陶瓷呢?但实际上,陶与瓷可是两个品种,陶一般指的是陶器,瓷一般指的是瓷器,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陶和瓷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从我国的发展史来看,一般是分为陶和瓷两大类。外形上:很多人区分陶与瓷的标准是瓷器有釉而陶器没釉,但实际上,这样区分也并不准确。因

问:陶和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答:1.陶主要成分是黏陆燃土,烧成温度在800到1000度;瓷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早拿虚,颜色偏白,烧成温度最敏羡低是1200度;2.陶的声音较闷,回音较短,不透光;瓷的声音清脆洪亮,回音较长,透光性强。
  • 答:陶瓷虽并称 但“陶历谨”和“瓷”漏芦却是大返烂带不同
  • 问:陶与瓷的区别

  • 答:说到陶与瓷,大家是不是觉得都是陶瓷呢?但实际上,陶与瓷可是两个品种,陶一般指的是陶器,瓷一般指的是瓷器,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陶和瓷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从我国的发展史来看,一般是分为陶和瓷两大类。
    外形上:
    很多人区分陶与瓷的标准是瓷器有釉而陶器没釉,但实际上,这样区分也并不准确。因为陶器可以有釉而瓷器也可以没有釉,就比方说汉代琉璃釉器,俗称叫做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也就是唐三彩,这两种都是有釉的陶器。而质地洁白细腻的白瓷素胎器,很多人把它错误地当做瓷器,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陶器,也就是说胎体没有细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雹闹敏一部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而经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因为陶瓷历史本身就是连续的,所以按照是否有釉的标准去划分也就显得困难。
    对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温度二者选择后的共同作用结果
    陶器的选材可以使用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分解,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成品硬度较低,在显微镜下来观察胎源枝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容结晶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瓷化,敲击时候的声音比较沉闷。
    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岭土来烧制的,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比陶器的温度高许多,胎质基本瓷化。显微镜下来观察会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成品硬度较高。在成品很薄的时候会呈现半透明,敲击听到弯辩声音很清脆。
    陶器和瓷器都是我国比较远古的器皿,先有陶器,因为陶器的烧制工艺比较简单,工匠们在这种工艺取得的经验基础之上,不断反思总结,最后掌握了瓷器的烧制技术,才有了瓷器的诞生。
  • 答:陶和瓷的区别:
    一、外表的釉面:瓷器烧制过程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的,釉面是高钙石灰釉,它的釉面明亮有光泽,陶烧制的则是低温釉,一般铅作为溶剂低温烧制的,和瓷器相比较,陶较为粗糙。陶的表层,铅对人的身体有害,陶器多为陪葬品。
    二、吸水:一般的人可以通过吸水来判断,瓷和陶的区别,瓷器几乎不吸水,吸水率一般会小于0.2%,陶器一般的都会有的吸水性,吸水率一般的都会大于10%。
    三、声音:敲击瓷器时,念渗一般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很悦耳。但敲击陶器时一般会发出沉闷的声音,有一种迟钝的感觉。
    四、颜色:瓷器是半透明的,灰、黑白等各种颜色,断口处和玻璃差不多;陶器是不透光的,有红、灰、白等各种颜色,断口处显得粗糙。
    五、温度: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为700至800度之间,瓷器的烧制温度一般为1200度,现代瓷器烧制1100以上温度即可。
    六、原料:陶器用的是普通的黏土,而瓷器用的是瓷土,一般的就是用高岭土为主要材料,高岭土有着很好可塑性以及耐火性,裤轮为松软的土质胡高信,现在陶器也开始用高岭土。
  • 答: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与瓷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缺戚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除以上所举,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陶伏羡陵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派瞎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问: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答:首先,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陶器和瓷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器,在几千年之后的商代出现了瓷器,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①原料不同
    陶器的取材没什么讲究,一般的粘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原料,把黏土制成胚后,经过特定范围内孙空兄的温度烧制而成的就是陶器。
    而瓷器用料比较讲究,采用的是瓷土,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用高岭土作胚,经过特定高温烧制而则袭成的就是瓷器。
    ②烧制温度不同
    烧制陶器的温度700~800度,黏土烧制温度不能过高,因为过高黏土会被熔成玻璃质,烧不成陶器,现在也有选择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的陶器。烧制温度相对可以高些,达到1000度。
    瓷器因采用的是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在1200度以上,一般是在1200~1400度之间。所以,一般来讲,低温出陶器,高温出瓷器
    ③质地不同
    陶器的烧制相对简单,由于烧制温度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陶器胎质比较疏松,吸水性强,陶器颜色也较暗淡,并有杂色,成品质地较粗糙。
    瓷器出现的年代较晚,因采用的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胎质坚实细密,成品细腻,颜色鲜亮,手感细滑,瓷器基本不吸水。
    ④釉不同
    瓷器表层通常有高温釉,使得器物表面有光泽。而陶的表层没有釉或者是以铅为溶剂的低温釉。
    目前,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亏档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统称叫陶瓷。
  • 答: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枯段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西方学者还将胎质内的铁含量的多寡作为陶器与瓷器的判定标准,他们认为陶胎含铁等金属杂质较多,颜色较深。瓷胎含铁量较少,颜色较白。笔者则不这样认为,含铁多少并不影响瓷器的性质,只是审美取向不同而已。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例,汝、官、哥、钧、定都曾是皇室御用瓷器。其中前四种都属青瓷产品,胎质的铁含量裤败隐都超过了西方人所认为瓷器胡厅标准,只有定窑属白瓷,胎质的铁含量较低。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俗称: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
  • 答:一是原料不同,二是烧结温度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低,在900℃~1200℃就能烧成,有的甚至只在700℃烧制。瓷器则要在1300℃以上。陶器的原料以粘土为主,加入适量的长石和石英。瓷器的原料按坯体中的主熔剂分为:长石质瓷器(即长石、石英和高岭土),绢云母质瓷器(即绢云母、石英和高岭土)中滚,骨灰瓷(即磷酸盐、长石、石英和高岭土)和滑石质瓷(即滑石、长历培陪肢蠢石和高岭土)等。陶器的断面粗糙、疏松,气孔率大;而瓷器的断面光洁致密。
  • 答:、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族纳并不透漏穗如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返启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参考资料瓷器比陶细腻,而陶特别的粗糙.陶有杂色。上面百度掐钱的答案。
  • 评论已关闭!